我国近期宣布计划在2030年对近地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防御任务。此计划借鉴了美国航天局的DART实验,旨在通过撞击小行星,改变其运行轨迹,防止潜在的地球威胁。然而,具体实施方案还未明确,因此,我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征集相关设计。
征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首次任务名称与图形标识征集,要求参与者提交有创意的名称及能代表任务形象的LOGO。二是首次任务整体方案征集,参与者需设计方案并提供模型,以在轨演示验证,并进行目标特性测量与撞击效果评估。三是后续任务规划征集,设计多次任务规划,涵盖2030年至2045年,旨在实现精准撞击、有效推动与巧妙控制目标小行星。
目前,已初步选定10颗小行星作为目标,其中直径最大为89米,最小为24.3米。选择目标时考虑了与地球的距离、轨道倾角及偏心率等因素,以利于观测与撞击效果评估。其中,撞击目标2019 VL5的可能性较大,计划使其飞行路径偏离3-5厘米,在撞击后三年内至少有1次观测机会。
陈琦在第8届IAA行星防御会议上提出,我国可能于2025年7月使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不超过2.5吨的动能撞击探测器,该探测器由撞击器和观测器组成,计划在2026年2月撞击近地小行星,比国内计划提前5年。此计划旨在深入了解撞击目标的动力学演化规律,探测目标小行星的轨道特征,揭示撞击目标的固有特性,以及撞击动量传递规律等。
目前,我国的相关计划已进入完善阶段,目标是到2030—2035年间实现推离偏转,并在2045年前初步具备对小行星轨道控制的能力。
-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