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辉网络

智辉网络

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明明是逃跑的计策,为何却是“上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admin

本文目录一览

三十六计,走上为计!是什么意思?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原典】   全师避敌①。左次无咎,未失常也②   【注释】   ①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   ②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解释见前二十六计注)。本卦六四.《象》辞:“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是说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因为扎营或左边或右边,要依时情而定)并没有违背行军常道。   【按语】   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度金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悬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悬,则足击鼓有声。金人不觉为空营,相持数日,乃觉,欲追之,则已远矣。(《战略考.南宋》)可谓善走者矣。

三十六计的上策是什么?

36计走为上策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渡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赋擒王 !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浑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苦肉计 !

第34计 反间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是哪几计?拜托了各位 谢谢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代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明明是逃跑的计策,为何却是“上策”

《三十六计》最早的出处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当中。后世的历朝历代都对其有过修订或记载。它与《孙子兵法》一道,堪称兵家圣经,既讲兵家韬略,又大讲诡道。其三十六之数,与《易经》原理相合。

三十六计共分六套计策,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分别在不同的局势下使用。而最后一计“走为上”是败战计中的计策,败战计是在战败或者处于绝对劣势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

走为上:

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文:

全军退却避开强大的敌人,这种有秩序的撤退没有错,不违背正常的用兵原则。这是《周易·师》中“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所说的道理。

“走为上”虽然是撤退逃跑的计策,但绝非是消极地逃跑。而是在想好后招的情况下主动撤退,为将来的进攻寻找或制造机会,是以退为进。

食之无味的“鸡肋”

公元215年,曹操在击败马超、韩遂后,又轻松拿下汉中。217年,取得蜀地的刘备北进汉中,219年的定军山一战,曹操的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汉中失守。

盛怒之下的曹操亲率大军欲夺回汉中,不料在阳平关受到刘备的阻击,军队被死死缠住,前进不得。一夜,曹操坐在营帐中正为此事发愁时,厨师送来一碗鸡汤,看见碗中有块鸡肋,曹操沉吟道:“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此时夏侯惇刚好进帐中禀请军中夜间的口号,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很快,口号就传遍军中。

得知口号的主簿杨修立马吩咐随从收拾行装,见此情形的夏侯惇问其缘由。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听闻此事的军中将士纷纷收拾行装,准备好撤退。后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名处死了杨修。虽然处死了杨修,但杨修所说正是曹操心中所想。不日曹操便下令撤军。

在粮草不济的不利局势下,曹操撤军绝对是明智之举。不仅不会使自己陷于被动,也不会导致最后的全面溃败。不失为保存实力的上策。

兔死狗烹复国臣,急流勇退陶朱公

“走为上”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逃跑,使用者必须要知道如何跑,什么时机跑,这极大考验着计策使用者的智慧。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率军攻打吴国,导致惨败亡国,自己则被囚禁在吴国。最后,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击败吴王夫差复兴了越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在复国的过程中,功勋最大的就是文种和范蠡。跟随勾践多年的范蠡深知其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安乐。在复国后立马选择了隐退,与西施一起泛游齐国,因经商有道,成为世人所知的巨富,自号陶朱公。

而文种的命运则与范蠡截然不同。范蠡在隐退的时候致信劝文种离开越王:“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但他并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不久,听信谗言的勾践赐给文种一把名叫属缕的剑,说:“你当初给我出了9条对付吴国的策略,如今我只用3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6条还在你那里并未使用,现在你用这6条计策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于是文种便挥剑自尽。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看准时机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机会,以退为进。此计可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再不济也可安身保命。在谋略中绝对是上策。

标签 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明明是逃跑的计策为何却是上策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