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辉网络

智辉网络

儿童为什么会喜欢玩过家家一类的假装游戏

admin
儿童为什么会喜欢玩过家家一类的假装游戏-第1张-游戏资讯-智辉网络

在小时候有这么一个游戏,可能大家起初都不知道,也不会玩,甚至大人也没有说过。但无论是小时候的我们,还是现在的小孩子;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孩子,大家都玩过。这个游戏就是“过家家”。

还记得当时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扮演的就是“爸爸妈妈做晚饭”这一出,首先石头剪刀布确定好饰演的角色后,大家就会按照角色的定位寻找自己该做的事,而目的就是为了做好一顿晚餐。

比如演爸爸的小伙伴会寻找合适的“食物”;演妈妈的会在一边的“小厨房”处理食物;其他孩子们则会准备吃饭的“餐具”还有不知道从哪捡来的小虫子,看得我一阵恶心...

这样的游戏小时候玩的乐此不疲,只需有三五个朋友就能玩上一下午,顺便还能“饱餐”一顿,简直完美。不过长大后回想起来也不禁有点怀疑自己脑子是不是出了毛病,天天玩“过家家”它不腻吗?

但万物都逃不过“真香”定律,如果没玩过小时候的过家家游戏,你现在可能没有这么聪明。在过去的70多年间,科学家已经证实这种富含想象力的游戏正是2~7岁儿童心理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儿童心理学中,“过家家”其实属于「假装游戏」的一种,基本上全世界的小孩子都喜欢玩这类游戏。

所谓假装游戏就是儿童把知觉感受到的事物用现实中的其他物品进行具象化的游戏形式。大家听了可能有点懵,那么来举几个例子就很清楚了:

比如将布偶娃娃当作弟弟或妹妹,和它一起玩游戏或者聊天;

把玩具手机当作真手机,一本正经的:“歪?请问你是哪位?”

还有假装自己是动画中的角色,拥有变身的超能力。

...

类似这样的游戏,我相信在看的各位小时候基本都经历过。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假装游戏?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玩一个「假装游戏」,没错,想象自己现在是一个两岁多的小孩。

根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尔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两岁左右的儿童已经进入了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虽然还不能进行思维的抽象概括,但是他们已经学会了自我模仿和模仿他人

因此这时期的我们在大脑思维不强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假装游戏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拿着水杯假装喝水,或者模仿妈妈做饭、爸爸刮胡子等行为。

随着智力的进一步发育,单纯的自我模仿已经无法让我们满足,于是游戏升级了,开始进入到社会模仿阶段,说白了就是学会了角色扮演,类似于“过家家”。我们可能会想象自己是警察、医生、老师、超人等,然后模仿他们的行为。

随着我们的操作越来越熟练,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其实仔细观察儿童的假装游戏,会发现它有个明显的升级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必须借助现实中具体的某件事物才能完成假装游戏,而到了后期则可以完全不借助其他物品就能完成。

比如孩子一开始玩角色扮演游戏,必须有一个物品来帮助他们想象;但次数多了后,孩子就可以直接在脑海里模拟出角色,并不需要借助外部条件。这正是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强的结果。

假装游戏对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帮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理论家和研究人员的认可。一份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艾莉森·GOPNIK的调查研究发现:更擅长假装游戏的孩子,反向推理能力更强,说明他们更懂得考虑不同的可能性。

另外,假装游戏也并非只有儿童时期才会玩,实际上在我们长大后也一直在进行假装游戏,只不过我们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很强了,不需要通过外界的帮助,自己在脑海中就能模拟出一整套流程。比如你在约会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在脑海中假想过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应对方法。

正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保罗·哈里斯教授在《想象的世界》一书中所提到的:儿童的假装游戏,其实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这类游戏他们可以更快地适应环境。

标签 儿童为什么会喜欢玩过家家一类的假装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