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0 战斗机,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高性能现代化战斗机,激发了军事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它的支持者和批评者各执一词,争论激烈。支持者倾向于夸大其作战能力,而批评者则以高成本、技术过时等理由对其进行抨击。那么,J-10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它在世界战斗机中的地位又是怎样呢?
首先,让我们对战斗机的分类进行简要概述:根据体积和重量的不同,战斗机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重型战斗机,如F-14、F-15、F-22以及苏-27/30系列,代表了最先进的技术,其制造成本昂贵,以确保尽可能强大的作战能力。实际上,直到今天,只有F-15、F-22和苏-27/30系列在结构中大量使用了昂贵的钛合金材料。重型战斗机的成本较高,因此装备数量有限,而轻型战斗机通常用于补充重型战斗机的不足,执行相对简单的任务。例如,最初的F-16没有全天候、超视距作战能力,仅用于白天视距格斗和目视投放非制导炸弹。受到国力限制的欧洲国家无力承担美国的高/低(重/轻)战斗机组合,因此被迫开发能执行多种任务的单一型号战斗机。国力较强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研发了EF2000和阵风这样的“重型化”轻型战斗机,而国力较弱的国家如瑞典则研制了价格更低的JAS-39,与中国大陆/巴基斯坦的JF-17、台湾的IDF、韩国的F-50(设想中的T-50战斗机版本)同属超轻型战斗机。
重型战斗机在作战半径、雷达功率、载弹量、改进潜力等方面具有轻型战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将重型战斗机如F-22和苏-27/30系列与轻型战斗机如J-10进行比较是不恰当的。
与其他轻型战斗机相比,J-10的性能相当出色。据资料推算,在空战载荷(1/2内部燃油,4空对空导弹)下,J-10的翼载荷小于300千克/平方米,推重比接近1.2。虽然这个推重比低于EF2000和阵风的推重比,但也不逊色于大部分F-16、F/A-18A/B/C/D的推重比。J-10的空战翼载荷与EF2000和阵风非常接近,远低于F-16、F/A-18A/B/C/D的空战翼载荷。由此推断,J-10的亚音速加速性能与F-16、F/A-18A/B/C/D相当,略低于EF2000和阵风,亚音速机动性和敏捷性与EF2000和阵风相当,优于F-16、F/A-18A/B/C/D;超音速加速性能、冲刺速度、机动性和敏捷性与EF2000相近,优于其他型号(如大后掠角三角翼、低翼载、可调进气道均指向优秀的超音速性能)。
那么,与F-35这款隐形战斗机相比,J-10是否还有一线生机呢?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F-35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战斗机,将其称为轻型轰炸机或许更为准确。F-35的设计思想源于美国空军对近距对地支援战术的研究,其设定的作战环境是大规模重装甲军团的交战前沿,设定的作战对象是在机动野战防空系统掩护下运动的装甲部队。因此,F-35并不强调空战性能,其飞行性能与F-16、F/A-18A/B/C/D相比没有提高,最大速度还有所下降(从F-16的M2.0和F/A-18A/B/C/D的M1.8降到了M1.4),原因很简单:近距对地支援并不需要超高的空战性能,速度过高将使飞行员无法有效观察地面情况。同样,F-35的设定作战环境对其隐形性能的要求有限;由于美国空军并不要求F-35穿透纵深防空体系,F-35的雷达隐形被设计成只在I/J波段有效,即能有效地对抗战斗机火控雷达和机动野战防空系统雷达;在波长更长的分米波波段,如KJ2000的L波段和S300BigBird雷达的D波段,F-35的雷达隐形能力是大打折扣的。此外,与F-22一样,F-35在红外波段是不隐形的。J-10从而可由预警机或高性能地面雷达引导,或使用被动射频传感器定位,来接近F-35;一旦距离靠近到数十千米F-35的雷达隐形将无法击败J-10的火控雷达。尽管F-35的雷达隐形将给主动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造成问题,被动射频制导(反辐射)和红外制导导弹却丝毫不受影响,而俄国R-27和R-77系列超视距空空导弹均有反辐射和红外制导型号,为PL-12配备这类制导系统也不存在什么技术困难。由于F-35的速度较慢,在与J-10交战时主动权将在J-10一方,而F-35既无力追击全速撤退的J-10,也无法避免与向其扑去的J-10交战。
J-10的机载电子系统和武器装备确实与西方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毕竟当新型西方战斗机已开始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时J-10依然在使用常规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然而,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极快,在一架战斗机的服役期内将经历数次电子设备升级,中国快速发展的电子工业将使J-10在机载电子系统方面迅速追上西方先进水平。因此,批评第一批生产型J-10的机载电子系统技术过时实在没有什么意义。至于武器装备,不仅和机载电子系统一样能不断升级,而且只要有效就没有必要过分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事实是美国空军大部分机载武器都是越战时期和1980年代开发的。
J-10的早期生产型价格较为昂贵是必然的,原因如下:
1. 生产企业必须收回研发费用和生产线建设费用。
2. 生产线不成熟,效率不高。
随着生产线的不断运行,总产量的日益增加,研发费用和生产线建设费用的收回,生产技术的成熟,生产效率的提高,后期生产型的价格将大幅度下降。由于J-10不像苏-27/30那样大量使用昂贵的钛合金,使用一台而非两台发动机,零部件总数少得多,后期生产型J-10的单价将大大低于J-11的单价。这一点美国的F-15/F-16生产历史可充分证明。中国空军庞大的J-7、Q-5机群正在迅速老化,除双三角翼的新J-7是1990年代以来生产的以外均年事已高(Q-5在80年代后期便已停产),迫切需要大量新型战机。新的进攻型导向也要求装备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机。因此,大批量生产J-10(中国空军最终可能需要1000架)是绝对必要的。J-10与J-11发动机的通用性将有效地简化后勤保障。
总的来说,J-10并非特别先进,但在总体设计上与欧洲最新型战斗机不相上下。它虽无力与F-22对抗,却足以击败F-35(假定对抗双方均拥有预警机)。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单价将大大低于Su-27/30。将其称为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单发战斗机并非夸大其辞。
-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