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是以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来较量力量强弱的一种对抗性体育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到唐代达到最兴盛的时期。这种竞技何时定名为“拔河”,一般多认为始于唐代。而争议较多的是:拔河之名缘何而起?这个取名包含什么特别的历史信息呢?
有人认为它的取名是对当年楚人水上教战传统的溯源,这方面有两种解释:一是判断胜负使用的标志为界旗充当的“河”,即“载立长旗,居中作程”,将绳索拉过河界,就是拔过了“河”;二是以绳索中心的标志为“河”,胜者就是把“河”拔了过来。可见“拔河”是对竞赛规则的形象表述。现代广西仫佬族的拔河就将中界线叫做“界河”。
第二种看法认为拔河之名或许受到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壮语的影响,以此名形容拔河时“挽者千余人,喧呼动地,观者莫不震骇”(《唐语林》)的磅礴气势。唐薛胜《拔河赋》“超拔山兮力不竭,信大国之壮观哉!”就是对拔河本义的概括。第三种看法认为“拔河”来源于人们祈求丰年的一种仪式。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并序》生动地描绘了拔河的情景,诗和序云:“俗传此戏,必致丰年。故命兆军,以求岁稔。壮徒桓贾勇,拔拒抵长河 ”《隋书·地理志》介绍荆襄地区拔河习俗时亦称:“俗云以此厌胜,致丰穰。”从它一般在春季进行看,直接目的是对雨水的祈求,故“拔河”的本义当是挽拔“天河”使之倒灌。古人举行拔河时“喧呼动地,观者莫不震骇”,目的就是展示人力回天的巨大力量。武则天当朝时的大臣张说《拔河》诗云:“长绳系日住,贯索挽长河 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大致点出了这一习俗及其命名的真谛。
-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