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辉网络

智辉网络

软弱者的悲壮抗争——宋蒙战争(六):上帝折鞭处

admin
软弱者的悲壮抗争——宋蒙战争(六):上帝折鞭处-第1张-游戏资讯-智辉网络

前言:

此刻你们对“掘洞悬崖苦难山洞”大约比较注重,各位老铁们都想要剖析一些“掘洞悬崖苦难山洞”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对于“掘洞悬崖苦难山洞””的相关内容,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六 上帝折鞭处

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鉴于针对南宋的“斡腹之谋”已完全成功,蒙古实现了对南宋的完全包围。于是在六月,蒙哥以南宋囚禁使臣月里麻思为由,兵分两路对南宋的四川地区发动了一次尝试性的攻击。大将兀良合台自丽江进军,打通由嘉定至合州(今重庆)的道路;大将帖哥火鲁赤、带答儿自利州、兴元进军,与兀良合台军南北夹击合州。十一月,北路的帖哥火鲁赤、带答儿抵达合州附近,但南路的兀良合台却被南宋叙州知州史俊在马湖江击败,夹攻之策失败,两路人马只得原路返回。

宝佑五年,蒙哥再次分两路出师攻宋。西路军由都元帅纽璘率领,进攻川东;万户刘黑马、夹谷龙古带领兵进攻川西。东路军由大将塔察尔率领,进攻荆襄地区。

西路军进展顺利,纽璘率军自利州经大获山,出梁山军(今四川梁平),直抵夔门(今四川瞿塘峡);刘黑马、夹谷龙古带攻占成都。宝佑六年春,南宋四川制置使蒲择之率军反攻成都。纽璘回师至合州,欲支援成都,被宋将刘整阻击在箭滩渡。双方激战一天,蒙古军突破宋军防线,斩首2700余级,进入成都。五月,成都霖雨不止,道路泥泞,对宋军攻城不利。纽璘乘机突围,与前来增援的汪德臣部内外夹击,败蒲择之军。纽璘率军进围成都府治所云顶山城,不久,城中食尽,宋将姚德以城降。而后川西州县相继降蒙,宋军全部退出川西。

相比之下,东路军则进军不力。塔察尔率十万骑兵围攻襄阳、樊城,恰逢霖雨数月不止,攻城不力。塔察尔围樊城七日不克,只得率军返回。

连续的进兵不力让蒙哥大为恼火,于是他决定来一次狠的,彻底征服南宋。

蒙哥攻宋之战

宝佑六年,蒙哥命蒙古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南宋。由其弟忽必烈统领东路军进攻荆襄,蒙哥亲自统领西路军进攻四川,大将兀良合台率南路军自云南经广西北上策应。企图三路大军在鄂州会师后,顺江而下,合力攻下临安,一举灭亡南宋。

此时的南宋朝廷已无端平初年的朝气。连续的对蒙作战失利彻底打掉了宋理宗进取的决心,只能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朝政都交给了右丞相兼枢密使董槐处理。董槐也很争气,勤于政事,凡是有利于国家的事,他都当做重要事情来办。他将整肃朝纲作为急务,但这样一来便得罪了很多人,引来了无数妒忌和猜疑。没过多久,他便遭到了以台臣(谏官)丁大全为首的一干人等的弹劾,被迫罢相,由丁大全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从此,丁大全的党羽开始遍布朝野,而他也成为了继史弥远之后又一个把持朝政的权臣。不仅如此,丁大全还与宋理宗的宠妃阎贵妃、宠臣董宋臣、马天骥相勾结,恃宠乱政,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把朝政搞得乱七八糟。

正当南宋朝廷一片混乱之际,蒙古大军开始出动了。宝佑六年七月,蒙哥统领4万蒙古骑兵,加上都元帅纽璘和利州守将汪德臣的人马共约10万人进攻四川,一路连克苦竹隘、鹅顶堡、大获城、运山城、青居城、大良城等川西北大部州县,于十二月进军至武胜山,准备进攻合州钓鱼城。

钓鱼城位于今四川省合川县城东的钓鱼山上,依山而建,三面环水,守将是合州知州王坚。钓鱼城的防御体系堪称完美,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建于悬崖峭壁之上,用条石彻筑坚固无比。外城之外更是建有“一字墙”用来阻碍敌人攻城。必要时还可以从外城移动至一字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城内及周围山麓都有大片良田和充足的水源,有利于长期坚守。

尽管如此,但由于川西、川北大部分州府均被蒙古军控制,况且蒙古军有十万人,而守城宋军只有不到两万,因此蒙哥并未把钓鱼城放在眼里。他先派南宋降臣晋国宝前去招降,结果被王坚所杀。盛怒之下的蒙哥命令元帅纽璘占领长江一带,在涪州的蔺市建起浮桥,隔断长江下游的援兵。又派南宋降将杨大渊进攻合州,掳走人口八万余人。(《新元史》宪宗本纪:“丁卯,杨大渊攻合州,俘男女八万余。纽璘造浮梁于涪州之蔺市,以杜援兵之路。”)

钓鱼城之战

开庆元年二月初三,蒙哥率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江,在石子山扎营,亲自督军战于钓鱼城下,钓鱼城之战正式打响。蒙古军首先攻破一字城墙,(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接着猛攻镇西门、东新门,均被击退。四月,由于连续雷雨二十天,蒙古军攻城暂缓。雨一停,蒙古军即开始重点攻打失去南外城屏障的护国门。汪德臣率军利用攻城器械两次对钓鱼城发动进攻和偷袭,均被宋军击退。这时谋臣术速忽里向蒙哥建议,钓鱼坚城一时难以攻下,不如留下部分精兵强将镇守四川,大军则继续向东进发,与忽必烈军会师。一旦川东的宋军被孤立,必定不战而降。术速忽里的提议是明智的,可蒙哥和手下诸多将领仍执迷不悟地认为,破城就在顷刻。只差一点儿就能拿下钓鱼城,征服整个四川。

六月,宋将吕文德率艋艟千余艘,沿嘉陵江而上前来增援。蒙哥令史天泽率军在城南封锁嘉陵江面,击败吕文德。蒙古人久攻不下,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挖地道。六月初五夜,汪德臣率军通过地道潜入外城,乘夜率兵攻上钓鱼外城的马军寨,杀死寨主和守军。王坚率兵防御,与蒙古军队激战一夜,仍没能将蒙军赶出西北外城,只能退进内城继续坚守。相持到天明,恰好天降大雨,蒙军攻城云梯折断,被迫撤退。汪德臣单骑至钓鱼内城下,想要招降城中守军,不料炮石如雨点般打来,汪德臣中石负伤,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闻知死讯,扼腕叹息,如失左右手。

七月,蒙古军已攻城五个月了。由于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而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补给也开始困难。蒙哥决定速战速决,一战而克坚城。

蒙哥命人在东新门外建起望楼,窥探城内虚实以便决战。七月二十一日,蒙哥亲自登上望楼,擂鼓助阵,指挥军队向内城发动总攻,双方展开殊死之战。不料,就在这时,城内宋军抛石机一通发射,将望楼砸个粉碎,擂鼓声戛然而止,蒙哥重伤而回。蒙古军士气受挫,终究没能攻下内城。数天后,蒙古军队开始拔营撤兵,八月十一日,蒙哥在军中去世。钓鱼城由此被称为“上帝折鞭处”。关于蒙哥的死因,历来说法不一。《元史》记载蒙哥是病逝;有的史料认为蒙哥是被砲石击中,重伤而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蒙哥是中箭而死,这种说法最贴近事实。

上帝折鞭处

再说宝佑六年,兀良合台率领南路军,从云南经广西北上包抄南宋。在老苍关大败宋军,连下贵州(今广西贵县)﹑象州﹐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破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于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正月直抵潭州(长沙)城下。在宋境转战千余里,大小十三战,歼敌四十余万。(《元史》兀良合台列传:“兵自入宋境,转斗千里,未尝败北。大小十三战,杀宋兵四十余万。”)后闻听蒙哥之死,于是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渡过长江北返。

宝佑六年十一月,忽必烈率领的东路军由开平出发,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七月,兵至汝南。不久,蒙哥的死讯传来,忽必烈以为是谣言,继续进军。八月十五日,忽必烈率主力渡过淮河,八月二十日破大胜关。八月三十日抵湖北黄陂处的长江北岸。时任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是丁大全的党羽,平日横征暴敛,当地百姓无不痛恨。蒙古军准备渡江,渔人主动献出渔舟,并充作向导。九月初一,原属西路军的宗王末哥遣使来报告蒙哥死讯,请忽必烈速北归,以争汗位。然忽必烈为立战功,仍准备率军渡江。九月初三,蒙古军连夜准备舟楫,夺下据点阳逻堡,迅速渡过大江。九月初六,忽必烈遣使前往鄂城招降。使者行至东门,宋军箭如雨下。忽必烈知道宋军有所准备,于是在初九率军将鄂州团团围住。此时鄂州只有都统权州事张胜主事,兵力十分空虚。九月十一日,忽必烈在城东北压云亭建望楼,观察城中军情。见城中出兵,即遣兵迎战,俘宋军两人。而后遣将携宋军降人至城下劝降,张胜杀死降人并遣兵出击,但被击败,遂用缓兵之计,诈称归附,诱使蒙古军东撤。蒙古军中计后撤,张胜趁机将城周围民居焚毁,使鄂州城防成为一体。这时宋将高达从江陵率军入援。蒙古军百夫长巩彦晖迎战,高达埋下伏兵后假意撤退,一举擒杀巩彦晖。鄂州之战进入相持状态。

这时,边关报急的文书传到南宋朝廷,右丞相兼枢密使丁大全却隐而不报,致使战事日益转向不利。后来兀良合台率军进围潭州,丁大全发现已瞒不住了,这才上报理宗。宋理宗如梦初醒,不知所措。监察御史饶虎臣、朱貔孙、沈炎趁机上书弹劾丁大全。宋理宗当即罢免丁大全,并火速任命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前往鄂州退敌。

忽必烈久攻鄂州不克,又听说南宋援军到来,于是下令加紧攻城。蒙古大将张柔命部将何伯祥打造战车,掘洞入城,又选勇士登城,经激烈战斗后破城东南角。高达率军奋力抗击,并组织人力修城墙,随破随修,蒙古军被打退。

为防止蒙古军再掘城而入,贾似道命宋军沿城墙内壁建造木栅,形成夹城。仅一夜时间,环城木栅全部竣工。忽必烈听说后,不得不承认贾似道的军事才干,感慨地说:"我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像贾似道这样的人来为我所用呀。"在贾似道的指挥下,南宋各路援军纷纷奔救鄂州。尤其是吕文德部自重庆沿江而下,在岳州(今湖南岳阳)击败张柔部的拦截后,于十一月初一遣抵鄂城,鄂州更加坚固了。

时间进入十一月,经过长期的围城和攻击,蒙古军已减员近半,宋军死伤也有一万三千余人,但忽必烈仍想继续打下去。就在这时,妻子察罕寄来书信说他的弟弟阿里不哥正在谋划继承蒙古大汗之位,并且已经调兵遣将,准备在河南、河北挡住他,阻止他回去。谋臣郝经认为灭宋是持久战,劝忽必烈先回国夺取大汗之位。十一月二十八日,忽必烈决定撤军,只留下一小部分兵力在鄂州城下,主力经河南回开平。一路上做出要进攻临安的样子,继续向东行进。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闰十一月初一,忽必烈驻军青山矶。第二天,忽必烈在长江岸边派张文谦告谕诸将,六天后撤离鄂州;自己将率军北撤,开始争夺蒙古汗位的斗争。

这时,贾似道也派使者来到蒙古大营,指出宋蒙双方均已精疲力竭,不如讲和停战。忽必烈顺势接受,并于当日撤兵北还。至此,进攻南宋的三路大军又一次全部撤退。

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正月,蒙古军大部撤退以后,贾似道尾随追赶,杀敌170余人,随即向宋理宗报捷,说是打了一次大胜仗,杀得蒙古军狼狈而逃。宋理宗闻听后大喜,晋封贾似道为“肃国公",拜他为“少傅";四月,又晋封他为“卫国公",拜他为“少师"。从此,贾似道成为了宋理宗时期的第三位专权者。

贾似道

景定元年三月,忽必烈到达开平,召开诸王大会,即大汗位。四月,阿里不哥也于和林称汗,自关中起兵进攻忽必烈。七月,忽必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引军迎击,前锋军被击败,后军惊溃,阿里不哥率军北遁。十月,阿里不哥见关陇援绝,兵食皆匮,于是假意请和。忽必烈留也孙格守和林,自率军返回开平。景定二年秋,阿里不哥袭击也孙格,乘势南进。十一月,忽必烈再次率军亲讨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约在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西南)大败阿里不哥军,斩3000人,阿里不哥继续北遁,忽必烈率军还燕京(今北京)。景定五年,阿里不哥归顺忽必烈,大汗之争结束,忽必烈又将目光转向了南宋。

标签 掘洞悬崖苦难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