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鉴定西坡遗址出土文物,揭示了西坡遗址的文化内涵、规模和聚落内部形态。通过考古调查钻探,获取了40万平方米的遗址面积,进一步确认壕沟及墓地的布局与规模。这为理解西坡遗址在该地区同时期聚落群中的地位及仰韶文化中期的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价值。壕沟堆积中的遗存发现,展示了其从兴建至废弃的时间跨度并不长,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为遗址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墓地的发现,为认识仰韶文化中期的埋葬习俗与社会制度提供了宝贵资料,墓葬规模及随葬品的差异表明,史前社会结构可能开始出现复杂化倾向,这对于探索中原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进程与动因,具有重大意义。
2000年至2006年,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6次主动科学发掘和系统钻探,累计发掘面积5000余平方米,历年发掘均有重要发现。这些发现深化了学术界对仰韶文化中期社会复杂状况的认识。大型中心性聚落、特大公共性建筑和缺少奢侈品的大墓,构成了该时期复杂社会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与中原其他主要史前文化区不同,可能对中原地区的文明进程、对中国第一个王朝最终在中原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时段为公元前2500~1500年,西坡遗址作为早于公元前3300年的唯一被列入探源工程的遗址,其发现将探源时间向前推进了数百年。专家认为,此次考古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墓地,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的推断,即这是一个史前时代的重要变革时期。
扩展资料
时代:新石器时代
- 随机文章